45载的光阴倏尔而逝,深圳经济特区以其“敢闯敢试、开放包容、务实尚法、追求卓越”的精神,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缩影。作为这座城市的同行者与共建者,大悦城控股不仅参与和见证了深圳的产业升级、人居焕新、服务提质,更在商业领域开启了一场关于“年轻”与“潮流”的生动对话。
7月12日,湾区首座大悦城——深圳大悦城正式亮相。首日客流突破42万人次,销售额近2000万元,近50家品牌斩获全国销售冠军、近100家登顶深圳销冠……这不仅是一组成绩亮眼的商业数据,更是大悦城控股对深圳特区45周年的一份诚意献礼。
作为中粮大悦城在一线城市布局的收官之作,深圳大悦城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特殊使命。它既承载着大悦城品牌“年轻、时尚、潮流、品位”的基因,更深度融合了深圳这座城市“敢创敢玩”的精神气质。它不只是又一个购物中心,更是一座为深圳定制而成的“青年引力场”。
读懂深圳才能服务深圳
展开剩余83%深圳是一座“最年轻”的城市,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.5岁。在中粮大悦城眼中,这里的年轻人有着鲜明的三大特质:活跃的圈层兴趣、极致的效率追求、强烈的在地认同。他们要拼搏,也要放松;崇尚务实消费,也更渴望情感共鸣。
在深圳做商业,绝非易事。诸多友商强者环伺、竞争白热化。但是我们发现,很多项目的定位仍偏向“重奢”或“轻奢”,同质化程度不低,真正能让人“松弛下来”的消费场景反而较为稀缺。
于是,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走“差异化”路线——不做第二个谁,只做第一个我。
松弛感是对“卷”最好的回应
深圳很“卷”,而大悦城想提供一种“松弛”。
这种松弛,不是躺平,而是高效生活之外的情绪补偿。深圳大悦城四楼的“星厨花园”,将高端餐饮、艺术装置与屋顶花园融为一体,白领下班后可在此享受美食、欣赏空山基机械姬雕塑、俯瞰城市夜景;设置骑行公社、萌宠会友区,用“慢社交”对抗城市焦虑用“慢社交”对抗城市焦虑;B1层的“大悦食集”则汇集多家轻消费品牌,降低决策门槛,让“随时可得的治愈”成为可能。
深圳大悦城要做的,正是成为一个让年轻人“无压力消费”的社交空间——看得漂亮、买得下手、逛得开心。
“后来者”的破局首店经济+主理人共创
作为深圳商业的“后来者”,深圳大悦城一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招商压力。周边友商早已囊括众多头部品牌,甚至很多拟引进的品牌已在别处开出旗舰店。
压力之下,团队果断转向“特”不一样的“非标思维”——走别人没走过的路。
他们远赴成都、上海、北京,挖掘那些尚未进入深圳但极具潜力的新品牌、新业态。最终,开业档期的深圳大悦城汇聚近400家品牌,首店与定制店占比超50%。Weekendhub、Fabricpig、白木黑冰、華人靑年……这些或是从线上走到线下的初尝试,或是从非标街区首进购物中心,共同构筑出一个小众不“小”、特色鲜明的品牌矩阵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深圳大悦城强调“主理人共创”模式。与寰映影城共建标识性极强的影院空间,与覔书店共续城市文化记忆,与盒马、PARTYDAY、城市英雄等品牌深度联动,大家共同重构商业体与品牌的关系,真正实现“价值共生”。
IP不只是生意,更是共同语言
深圳年轻人拒绝说教,热爱互动、认同与共创。因此,在IP运营上,我们摒弃传统展陈思维,更注重内容融合与情绪共鸣。
开业期间,深圳大悦城引入《玩具总动员》30周年“玩心开箱”主题展(华南首展)、X11× DearNikki梦境花园限时主题展(华南首展),并联合多家品牌开展“一日店长”等活动,精准触达二次元、潮玩、粉丝社群的取向与偏好。十字街区域的7大顶流IP快闪店,更成为深圳年轻人的“潮流风暴眼”。
而空山基机械姬雕塑也成为热议地标,不仅因其艺术价值,更因其所带来的时空对话感——站在机械姬身旁,一眼望尽历史与未来。这正是深圳气质的缩影:尊重传统,更拥抱创新。
流量背后是“人”的逻辑
开业两个月,深圳大悦城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:总销售近3.7亿元,总客流近900万,日均达15万人次。令人惊喜的是,项目还吸引了大量香港消费者,成为港人“北上”消费的新选择。
在各大社交平台,深圳大悦城热度持续攀升。大众点评宝安区人气第一、全市第二;小红书用户自发分享打卡体验,“消费者的狂欢”成为高频标签。有网友写道:“有的商场是艺术的作秀,大悦城是消费者的狂欢。”——这句评价,或许正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。
一座城焕“轻”一座城
深圳大悦城不仅是一个商业项目,更是一场关于城市生活方式的“实验”。它用25万平方米的体量,融合艺术、社交与自然,打破传统商业范式,构建出一个符合深圳人生活与情感喜好的“复合生活空间”。
45岁的深圳,依旧年轻;新开的大悦城,正在长大。这是一座城与一座城的相遇,也是一代人与一个品牌的共鸣。美好“圳”当时,我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,与深圳同行,与年轻人共赴未来。
本文为“JOY圳当时”系列收官之作,致敬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。愿这座城市,永远年轻;愿这里的人们,始终热爱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下一篇:没有了